查看原文
其他

“这是复工最难的一年,我可能要去做外卖骑手了” | 复工记

小鹿角编辑部 音乐财经 2021-01-24


三月下旬,企业陆续开始复工。对于备受重创的线下娱乐公司来说,因为疫情的影响迟迟无法开工,大多都处于观望中。


一位对音乐行业充满爱与热忱的90后女生,大学毕业之后,经历了职场的起落与倾轧,也经历了创业的艰难,最近她对小鹿角音乐财经(ID:musicbusiness)分享了她入行以来的故事。


在疫情冲击下,原本规划今年落地的项目迟迟无法开展,让本就岌岌可危的公司雪上加霜,自己再度陷入绝望的焦虑。她对我们感叹道:“再开不了工,我就准备去做外卖骑手了。”


不过,尽管前路坎坷,她依旧怀抱着希望。


以下是这位90后女生的分享:



01

入行之后:热爱与诱惑


我是一位普通的文娱从业者,我有太多即兴的义无反顾。


大学毕业后,怀着对音乐的热爱,我在一家做嘻哈文化的公司开始了我真正意义上的“入行”。那时候嘻哈文化还没被大众认知,一家公司能为了这个文化坚持近十年,仅靠信念,觉得特别荣幸可以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。


初出牛犊不怕虎,刚去的时候跟老板提了很多自己的想法,和团队一起做了很多项目,那种工作状态真的特别好,虽然就只有几个人,但每个人都能以一档十。有时候会吵,会嫌弃,但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项目。


团队里有个对我影响很大的前辈,她非常有能力,我经常会被她“骂”,那会儿年轻,倔,嘴上不服但心里真的很佩服她。后来我想我是幸运的,能遇到优秀的团队,能做自己热爱的事。那时候工资不高,但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难免会入不敷出,要不是靠着上学期间演出、实习做项目攒下的积蓄,估计我肯定坚持不下来。


离开是因为有一年家里人坚持要我回家,父母年纪都大了,我又是独生女。挣扎过好长一段时间,最终还是跟公司提了辞职。现在这家公司发展也越来越好,大家都渐渐好起来了,真好。


回家之后有好几天我都没法适应,情绪也不太好,一次聊天让我有了“精神”。


当时嘻哈文化刚刚“出圈”渐渐进入大众视野,许多资本都想分一杯羹。对方说他非常希望我可以到北京跟他一起干,投资方是业内一家非常不错的唱片公司。


开始我没在意,一是觉得自己还不够这个本事,二是因为想要跨界涉足这个领域恐怕没那么容易。后来对方再三找我,唱片公司老板也给我打了几次电话,就约了时间见面。几番沟通,我们确定了基本的合作模式和战略规划。后来也跟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意愿,我当然知道百善孝为先,可还是毅然离开了家,到了北京。可以说我没禁得住诱惑,也可以说我依然想做自己热爱的事。自私,用这个词应该最能表达人性的贪婪吧,年轻气盛,想要出人头地。


到北京后,在老板的支持下我开始前期筹备,制定BP、组建团队、签约艺人、做品牌运营、市场营销。可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,也并没按照我们之前约定的内容发展。


直到我接到任务,要给艺人安排十站巡演,理由是送去参赛前可以先历练一下。当时我并不建议这个时候去巡演,因为艺人没有巡演经历,粉丝基数不大,市场占有率不高,粉丝活跃度话题度等等,各项数据都不够支撑去做十站的巡演,如果做的话,大概率会亏损。


△ 日常笔记


我们当时也因为这个问题开会讨论过,后来我做了巡演方案和营收预算,证明这个项目确实是会亏的,可老板娘执意要做,她跟我说“批款慢的话我去帮你要,亏损算我的,我替你担着,你就放心干,你得相信自己的能力,而且咱家艺人这么帅,肯定能卖得出去。”


那一刻我挺无奈的,我一度不清楚我自己在干嘛。但你没办法,寄人篱下,虽说是算一起“干”,但出钱的是爸爸。过了几天我递交了项目书和预算,领导和财务总监也都签了字。我想那既然做,就好好做吧。


可项目批完了,放款却很慢。因为场地、嘉宾、机票、交通、食宿等等都需要提前预支,我再三催问出纳放款,给我的回复却是说公司正在接受尽调,动不了大笔的资金。我心想并没有多“大笔”,那一站一站的批总行吧?


过了一段时间,老板也同意了分站批款。眼看就临近第一站的演出了,钱还是没给。我再去催,回复还要等几天。可再等的话,机票住宿的成本就会相对越高,等于亏损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。我想着既然晚几天的话,那我先垫上吧,反正项目已经批了,早晚都会放款,到时候再给我也一样,该报销的报销。


就这样,前两站需要支出的费用基本都是我垫付的,整理发票,花一分记一分。到了第三站,我再去申请批款,财务跟我说老板娘不批了,我整个人大写的懵逼,场地、嘉宾全都定下了,宣发也做了,突然跟我说不给批,不做了?老板给我的理由是因为前两站的票房不好不想做了。当时我真的特别窝火,但也控制着,硬生生跟他们理论了一番。


因为当初执意要做的人不是我,会有亏损的风险也是被各位高层接受的,字也是他们签的,现在却跟我说不想做了,我觉得这样真的说不过去,有点太过分了,对艺人影响也会非常大,几次争取理论都无果。让我最接受不了的是老板娘居然说她没说过“那些话”,可当时全公司那么多人都听着呢。后来艺人也找我说怎么办,我第一反应是绝对不能让艺人的名声受损,既然我是负责人,我就要对我的项目负责。于是我对我的小团队说,“公司不做,那就算我的,亏了我也认”。


所以之后的几站都是我自己掏的钱,也有票房好的城市,整体算下来还是赚了一点的。但当时收款账户绑定的是公司账户,我也曾跟公司提出把钱取出来或者改成我的。我想着别的钱不给,票房总该给的,可公司并没有回应。


期间还有一些大同小异的情况,艺人要制作新歌,拍MV,项目申请、预算也都批了,就是不给钱。录音棚订好了,导演约好了,人也都到北京了,钱还是没给。可这些业内资源都是我积累下的,人家冲我来的,还给我友情价制作,我不能毁了自己的招牌。这时候我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,在三环路上,坐着出租车我想了很久,最后还是给家里打了电话,借了一些钱,把钱先垫上了,才把歌和MV做出来。


前前后后十来万吧,迟迟等不到公司的放款,有一天我突然特别丧,觉得没有必要再继续待下去了,把艺人和团队的人都叫到了一起,在老板办公室表了态,走了。


离开之后五味杂陈,最对不起的就是艺人和团队的小伙伴,我自己选择了逃避。也反省过,要是当初自己能禁得住“大饼”的诱惑,能态度坚定一些,能没那么感情用事,能不那么要面子,也不至于。后来,我问了财务这钱还有没有要回来的可能,她说费劲。再后来,有人跟我说我在的时候的那帮老员工全都走了。


后来,我认识的一家公司老板给我发信息询问近况,我说我已经辞职了。他说他投了一家厂牌,正需要经纪人,问我有没有兴趣,当时的我还不想立马投入工作,所以回复了考虑一下的话。他说一星期后厂牌主理人会到北京,到时候考虑好直接过去就行。


之后的两天我有些沉不住气,只有工作才能让自己有存在的感觉太糟糕了,如果不工作的话,我就特别慌,就回复了我会过去聊聊。见到主理人的第一印象,这男的真太有范儿了!果然是干这个的。聊了下来还特别能说会道,他跟我介绍了厂牌的情况和规划,说实话让我最动心的不是薪资,而是艺人的作品,让人眼前一亮。而且厂牌里的有一位知名的前辈,我想着那就应该算缘分吧,就随他去上班了。


进了公司之后,像往常一样工作,有天他跟我说要给艺人做巡演,我当时第一反应,拒绝!不可行!没到时候!也提及了之前的案例,争论一番,他说做四场也是做,让我先规划和预算,可是我坚持没做。


过几天,艺人找我表达了他的想法,去哪些城市请哪些嘉宾要做成什么样,我当时看着他说得起劲,渴望的样子,还是说了“那我评估一下看”。后来老板的预算批了,钱也真的给了!却又发生了让人头疼的事。


老板让我去和场地谈分成,我说我开不了这个口,照他那个条件去谈,我可能就成了这行的话柄。我跟他解释原因,说了利弊,他说他是做生意的,要赚钱。我说你再是生意人,也不能坏了规矩。我还是没有去跟场地对接,他没办法就自己找了联系方式自己去谈了。后来场地老板给我发信息吐槽,我还连忙给人家道歉赔不是。


项目清算的时候,老板说要扣我四万块钱,我又懵了。我问为什么,他说我作为巡演经理没按照公司的条件去谈场地,就算违约,一站一万。我就特别莫名其妙,跟他争执了起来。最后他说先不扣了,下次注意。


之后艺人参赛,又因为一些事情争吵过几次。一气之下,辞职了。走之前他找我谈话,把我说了一通,说我性格太直太冲了,尤其是认为自己是对的的时候,根本不给人留余地,这样特别不好。还说我特别不给他面子,他是老板,可我总是当着公司那么多人的面跟他吵架,甚至还说他。我心想那也全是出于对项目好。


他劝我说让我改改脾气,我说我会改的。后来我回到北京,再后来那位前辈跟我说他也离开了公司,老板也没再投资。



02

创业的艰难:我要活着


创业是我做过最昂贵的决定,超乎想象。


19年1月,我拿到了营业执照,初心只是想做些自己想做的(事情)。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,但现在越发显得稳重,因为当你选择开始承担责任的时候,就没资格再年轻了。


我开始跟前辈沟通经验,也找了一些业外的朋友征求了建议。决心把公司做成一家服务产业生态、打造自主原创IP、努力实现完善行业体系融合的,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科技赋能创新文化出海的文化发展公司。


接着,我开始对接投资人、品牌方、政府,有些成效后便开始落地执行,飞来飞去。


后来却出现多次方案被抄袭的现象,损失最大的一次是被一家知名企业摆了一道,当时项目已经进行了1/3。后来,我得知他们用我的方案做了项目,连主题、内容、视觉、阵容都没有改。


当时某位被邀请参加发布会的艺人经纪,发了对方的海报过来,问是不是我做的,我说不是。当时真的是震惊,立马给老总打了电话询问情况。他跟我保证方案不是从他那里泄露出去的,他不知道这个事情,还安慰我说他们做的一点都不专业,说:“你的项目直接把他们PK下去了,他们用,证明你各方面都做的好。”意思好像是抄那就抄吧。



我在电话里表明,如果不给个说法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提起诉讼,他这才松口说去帮我问问。后来给我的回复是集团旗下一家公司做的,也帮我跟这家公司的老板拉了群。我当时态度非常坚定,让他们取消演出。最后那老板再三道歉,说立马更改主题和视觉,并且承诺会删除之前所有的宣发物料,重新发布,跟我请求就别取消演出了。


还有一次,我们接了国酒新品发布会的策划,方案反复更改才获得他们的满意。最后还是一样,对方说,其他城市的预算超了,北京预算不够了就不做了。在去日本的船上,朋友给我发了我方案中的音乐节海报,这次居然是“酒吧室内音乐节”。那天真的没忍住,哭了一场。倒不是因为又被别人做了自己(策划)的项目,是对方不仅做了,还把内容改得乱七八糟,俗,非常的不专业。


后来,我好不容易约到了投资人,人家也只是看上我的项目,把方案要过去转手就给了一家更成熟的合作方。因为这样风险更小,投入更少,收益更大。我再三询问结果,却总是被推脱,殊不知项目早就启动了。就算我拿着证据满大街喊这是我的idea,结果还不是会被看笑话,被嘲讽不自量力。


眼看公司的资金链马上就断了,索性就暂停了,接了几个项目,但也没挣到多少钱。也有做偶像经纪的公司找过我,老板说他会新成立一家子公司,母公司控股和我个人签订合作协议,他来投资让我去做主理人。沟通一番BP也做了,发过去就又没信儿了。大伙儿都说你应该先签协议再给方案,可人家说先做方案再评估,你不给吗?不给就没机会。


以前看过一本书,讲的是齐白石的一生,里面有一段自述我印象很深,他说,“穷人家孩子,能够长大成人,在社会上出头的,真是难若登天。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,到老总算有一点微名,回想这一生经历,千言万语,百感交集。”


那一刻我挺触动的,我总想若有一天我做的事被行业认可了,能够为这个行业做些改变,能被提起来都是我们这帮人做的,那时候我会怎么样?应该也会百感交集吧哈哈,经常瞎琢磨。


但你看,我现在什么都没做出来,现在也什么都做不了。生活逼迫你,捅你一刀,你就要把生活大卸八块吗?你不能,至少现在还没资格。所以选择接受,你看到那些努力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不努力,他就无法生存。跟别人一样努力,他就很难超越,都是被逼的。


疫情之后,公司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,拿被扼杀在摇篮里来形容的话,也不过如此了。


像我们这几个疯子,没钱没人,只想凭“本事”打江山,在这个年头还是太难了。迫于压力,我退租了办公地址,转手了所有办公家具,项目搁置,暂停了业务运转。把一切开支成本降到了最低,工资也发不上。按兵不动,养精蓄锐,静待时机。要说动也动不起了,再动就真的一命呜呼,连魂儿都招不回来。


本来今年还要筹备一项国际IP引进的项目,年前做的策划案也提交美方提案通过了。突然的疫情,加上中美关系紧张,又让我陷入了困境。说就轻描淡写,但有些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。


我还是不想放弃,也做好了心理建设和思想准备,打算从新出发,弃卒保车。毕竟以我目前的能力,想要突出重围就只能一步步来,稳中求胜,暂时不会考虑布局或融资。想让芝麻发芽还是先把水舀上来再说。有机会还是很希望可以步入正轨,但凡一有机会,就会蓄力反击,期遇伯乐。



如果真的糟糕到什么都做不了,索性就再任性一把,骑一摩托车,背一包上路,去遇见一下别人的人生,尝试一下新的生活方式,边走边看。


“恰如猛虎卧荒邱,潜伏爪牙忍受。”我觉得眼下大多数从业者应该都是这个状态,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,想要“做事”又迫于形势和行业的压力,只能暂时搁置甚至取消原本计划好的业务和项目。


前几天,我看到一篇标题是《2020最全企业死亡名单》的文章,文化娱乐行业注销了上百家企业。看完之后特别感慨,想到很糟糕,没想到居然这么糟糕。那一刻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,我要活着。求生欲望太强烈了,虽然我早就在垂死挣扎的边缘命悬一线。


不听不看不玩,饭不会不吃?我想着(外卖)送饭,只要不出点岔子怎么都不会失业。这是我初中以来第一次在家呆这么久,被打乱了的生活方式和事业规划,有些迷失自己,打击最大的几天,焦虑、想不开、心里堵得慌、惆怅,所以会找一些业内的前辈聊聊天。


家里人不懂也没什么有建树的建议,所以跟这些前辈聊天成了我唯一能发泄的出口。太丧了,像是漂浮在海中心的海豹,上不了岸,跳下去也找不到方向,只能偶尔抓一些鱼啊虾啊,起码保证死不了。然后告诉自己,别紧张,深呼吸,坚持住,扛过去。


坚忍、好强、善良,这其中有别人对我的评价,也有我对自己的认知,算不上优点。年近三十,忽然感觉自己是从“自生自灭”中走出来的孩子。爸妈都是非常朴实的农民,从小到大他们也很少管我。虽然他们不了解我正在做的事情,但还是给了我不少情感和物质上的支持。


还有身边一群非常优秀的朋友,大多是行业佼佼的从业者,亦师亦友。在自己最低谷的时候,有这么一群人一直陪着我,鼓励我,感谢。一直在调整状态、心态,所以现在我会告诉自己,要么更好,要么止步不前,并且相信一定能好起来的,大家都要加油!


关于这些年趟过的坑,我也反思过很多,去和各行各业的人聊天、探讨,有时甚至深深质疑自己的能力,可当你冷静下来,得以正视自己的时候,就发现最大的原因还是跟自己的性格有关。太争强好胜,不愿意卑尊屈膝,总想着去改变这个社会的规则,不愿意妥协。太过偏执还一直告诉自己吃亏是福,都是我“失败”的原因。


以前有个艺人跟我说,“等你性情大变的时候一定是你成功之时。”那时候笑笑就过去了,现在觉得好像也有道理,毕竟旁观者清。如果问我选择创业后不后悔,我肯定是说不后悔,也一定不会放弃。因为你什么都没有,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那份热爱,如果重来,我还是会坚定信念,并倾尽所能去开启生活未知的可能,去改变整个对弈的世界。


我现在认为一定要正面面对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并感恩,接受自己的不足。给自己时间去改变去被纠正。人生给你的一些经历,总有它的道理。不管你有多优秀,你改变不了环境,你唯一能要求的就是自己。


很多人会认为我还是很感性的,这样的性格不适合创业。但我只想把一件事做到极致,适合与不适合可能没有那么重要。曹启泰说:“事业有两种,成功的和还没成功的,结果一定要成功的事业。前一回合如果不顺遂,请带着经验在下个回合里再试一下,再试一下。”


我本来就什么都没有,所以也不怕再来一次,至少现在的我比上次更成熟。谁要想干成一件事儿,得靠斗争过来。所以接着准备吧,把枪支弹药什么的都备好了再出发,我相信好戏还在后头。


 


直击疫情 | VOX朱宁:“下半年形势严峻,愿早日回归正常”

极度依赖线下内容的Livehouse,其实很脆弱。

直击疫情 | 音乐节及巡演之外,陷入泥沼的唱片行与夜店业

在音乐节之外,同在线下耕耘的唱片行和夜店业也值得我们予以关注。


小鹿角APP——有价值的音乐知识兴趣社区

媒体、报告、教育、招聘、社区


左右滑动 了解小鹿角APP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